這是我的第二本宮部美幸(還是第三本?),卻是宮部美幸的寫作起點。
跟《這一夜,誰能安睡》不太一樣,我這次是被輕薄的厚度與書後的故事簡介吸引的。
要去鄰居家偷小狗,卻意外發了橫財?!
《鄰人的犯罪》 宮部美幸/臉譜
看到簡介時心裡想著,是什麼樣的橫財呢?
難道是看到裝很多錢的大包包就拎走?也太通俗又不合常理。
那是有大量的珠寶?那不好脫手吧!
而且,這麼簡單無趣的撿到錢或珠寶怎麼能成為好看的小說?而且又是宮部美幸的寫作起點。
然後,我跟著第一篇主角的心情起伏跳躍。
因為使用中學一年級生的觀點去敘寫,這個犯罪事件有些微青少年特有的現實脫離感,那種輕鬆又帶著一點點緊張冒險的氣氛非常有趣,加上一點惡有惡報的結尾,故事在輕鬆與愉快間順順的結束了。
接著第二篇〈這孩子是誰的〉和第三篇〈仙人掌之花〉都一樣有著一種溫馨的情懷,那些對於親友細緻而未言說的關懷讓人忍不住嘴角上揚。
第四篇的〈賀電殺人〉與第五篇的〈自殺心情〉則帶點淡淡的嘲諷氛圍,在前面三篇的溫馨趣緻外多了點不同的閱讀感受。
而在這幾個故事中,可以看到的共通點是一種對於日本社會狀況的關心。
忙碌的父母親些許忽略了孩子,但依然用著心思。半大不小的孩子用自己的觀點看著父母親的事業與生活,那帶著犀利和包容的解讀煞是有趣。不孕症、試管嬰兒、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想像空間......等,許多宮部美幸對日本社會觀察到的小細節與想法都藏在這些短篇故事裡,讓人看了莞爾一笑又會去想著「阿,原來有這樣的情形呢,怎麼自己都沒注意到。」
第二次的宮部美幸閱讀依然很是享受,我開始懷疑當初是否真的有看過宮部美幸,並覺得很不適應。
記得當初看的好像是宮部美幸的古裝日本,如果不是我記錯作者名字,或許是因為我對日本現時文化較古時文化更有適應力,而更能進入作者給予的情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