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花園》凱特.莫頓/商周
愛評網又有新書可以搶了呢~~
光看簡介就很吸引我,一個被遺忘的、失去的花園,一個失去的人才能懂得的哀慟故事,會是怎樣的呢?
有點累,在剛開始看的時候。
我搞不太清楚她的時間順序與人物,小小的錯亂著,每每得翻回去看一下前面是哪個時間,再對照一下現在在哪個時間,這是我在看一樣時空跳躍的《時空旅人之妻》時所沒有的感覺。
花點時間想了會,大概理解自己為什麼覺得不太容易進入劇情。
一般我們從小看的書籍,都是以全人觀點、第三人稱或是第一人稱(我)在敘事,例如〈白雪公主〉,故事情節與時間順序會像下面這樣:
起 點◆───────────────────────●終 點
敘事者─────────────────────────→
再來是使用多視角的全人觀點,或多人不同面向敘述同一件事情,故事的起點到終點時間依序前進,如《白色巨塔》、《姊姊的守護者》等,其中多視角的全人觀點又比多人不同面向的敘述法,更容易被接受,如下面兩圖:
起 點◆───────────────────────●終 點
A視角───→ ───→ ────→
B視角 ────→ ─────→
C視角 ────→ ───→
起 點◆───────────────────────●終 點
甲人物───→ ───→ ────→
乙人物 ────→ ─────→
丙人物 ────→ ───→
接著,我看到《時光旅人之妻》的類型,時間在過去跟現在片段來回,還加上不同的人物視角,但他們都在同一種時間順序上前進,所以也還算好理解接受,如下圖:
過
去 甲人物───→ ───→ ────→
起 點◆───────────────────────●終 點
現 乙人物 ────→ ─────→
在
《被遺忘的花園》之所以難以閱讀,在於他的時間前後多線跳躍,角色變換也是,故事由奈兒的兩段過去開始,接著進入奈兒與卡珊娜的現在,跳回連結卡珊娜與奈兒的過去。
到這邊都還算好進入,接著卡珊娜開始尋找奈兒與自己的家族秘密,這是一條現在的標準線,故事的終點應當在線的盡頭。
現在式的奈兒之死,讓她的線段由現在進入過去,光她一個人就分裂成幼年奈兒的旅程、成年奈兒的旅程。
再加上過去式的女作家伊萊莎、成為悲傷公主角色的蘿絲各自的敘述,讓故事的線段更多、更紊亂。
且成年奈兒的旅程與卡珊娜現在的旅程有著大量的重疊性,遇見的人物亦然,有些時候會帶來錯亂的視覺感受,只要有一丁點分心就無法準確接合所有線段。
最後,我想了想,我很難接受的部分,應當是過去式的、屬於伊萊莎與蘿絲的線段總是跑得比現在式的卡珊娜與奈兒快,在卡珊娜尚未從奈兒的筆記得到資訊、在奈兒尚未追尋到某個癥結點前,伊萊莎與蘿絲就會出現將那個點講述完成,彷彿過去的陰影追促著不放,而非奈兒與卡珊娜從現在追尋著過去、渴求的自己的家族團員。
蘿 絲 ──→ ──→
過 伊萊莎 ──→ ───→ ────→
去 奈 兒→ /─→ → ──→
起 點◆───────────────────────●終 點
現 奈 兒 → ↗
在 卡珊娜 -→ -→ -→ ──→ ──→
雖然所有的線段,最後還是回歸到那間花園中的小屋,但被過去追著跑的感覺太過強烈,彷彿那小屋召喚著所有女人前去,而非女人們的自我追尋,有點不太適應這樣的感覺。
過去的終點,我忍著那一點點想哭的感覺,就差那麼一點點,那麼一點點的後面,就是幸福,卻永遠到不了的、只能在童話中化身鳥兒飛翔。
我整夜想著奈兒的遺憾睡去,沒有根是那麼那麼的痛苦嗎?值得她將自己從她的父親、她的妹妹中拔除?那,由她的父母親悉心為她建構出來的21年難道不是真實嗎?
我想著奈兒的母親,那最終最終的想望,母親想著她應該擁有一對愛她的父母親、還有兄弟姊妹。這些,奈兒都以奈兒的身分得到,卻又失去….
整體來說,雖然線段錯亂了,這還是一個不錯的故事,不過我偏愛的是故事中的故事,那些伊萊莎寫下、隱喻著一切的童話,美麗而具備現實殘忍的童話。
被遺忘的花園,藏著每一個相信自己沒有錯的人們、所鑄成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