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黑曜石的印記.jpg 《喚魔者Ⅰ 黑曜石的印記》莎拉.瑞絲.布列南

 

  有一些故事,會讓人邊看邊覺得「我知道,其實有問題的是這個人,不是那個人。」

  就是那種讓人覺得「哎呀~有點老梗呢。」的感覺,可這種故事只要處理得好,往往能產生意料之外的結果與情感,《黑曜石的印記》正有這樣的影子在。

 

  最簡單的幾何符號與圖形,組合而成的是這個故事的開始,一個惡魔的三層印記。

    兩條平行的直線,架構一個門框。

    三個等距的刺痕,組成正三角形。

    門框之間有一個三角形,而在三角形之內有一顆眼睛。

  這個印記需要一層層的烙上,也讓人一步步的被獻身給惡魔。

 

  作者帶領讀者從主角尼克的視野去看、去感受,看母親對邪惡的叛逃,父親為拯救全家而步向死亡,魔法師對他們一家從小到大的追殺,還有他與哥哥艾倫默契十足的戰鬥。

  這些張力十足的角色與情節,還有尼克對許多事情的不能體會與困惑,讓這個故事的伏筆顯而易見,卻又不夠明顯到可以一語道出。

  所以,我們隨著作者的鋪陳,邊想一定是哪裡有問題、一定是誰不對勁,邊一步步的走進某人的圈套,迎向最後讓人些微驚訝的結局。

  這個人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他設下這個圈套的原因何在?對他來說,惡魔的存在不夠讓人覺得恐懼嗎?

  故事末尾的轉折有點超乎意料,加上惡魔、魔法、法陣……能產生的聲光效果,拍成電影肯定很有看頭。

 

  然而在小說之外,我忍不住想問什麼是惡魔呢?

  在這個已改編拍成電影的原始文本中,在故事情節的轉折與人物的變化之間,其實可以把惡魔看成每個人對自己內心醜惡情感或想法的逃避。

  當自己擁有力量的時候,當自己對某些人事物感到怨懟時,當自己有權錢掌握一切時,當自己的慾望越來越強大難以滿足時。

  人,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

  這時候,內心的黑暗成為具體的形象蠱惑自己,所有的惡都來自於那個具體形象 - 惡魔,而不是自己。

 

  如何能不跨越那條傷害人的線,如何能在社會謹守的範圍內成就自己,如何消滅惡魔。

  所有人靠的都是信仰,不管是對單一的神祇,或是滿天眾神,甚至如同《黑曜石的印記》中的尼克一般 - 信仰愛。

 

  我們都靠著對善念的執著與信仰,成就自己。


引用自 喚魔少年Ⅰ《黑曜石的印記》試讀徵文活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辣❤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