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愛」成為一種疾病,當剝除人們愛的能力成為一種痊癒......
這將是什麼樣的一個世界?
因為害怕傷害而逃避擁有,這是痊癒的真實面貌;
因為渴望掌控而剝奪情感,這是政府的絕對欲望。
《妄愛》蘿倫‧奧立佛/尖端出版
這是一個看起來不太難的好萊塢式故事,男女主角不小心相愛了、抗拒相愛、接受愛,然後被壞人追趕迫害。
然而事情永遠不像憨人就是我剛開始誤會時!想的那麼簡單,再怎麼常見俗套的題材,作者的寫作功力、文筆好壞、故事架構的大小與對社會議題和人心關注的深淺,對作品的精采與否就影響極大。
蘿倫‧奧立佛使用巨細靡遺的筆觸去書寫每一件事情、角色的想法及觀念,這種接近具象化的寫法,讓讀者非常身歷其境或感同身受。藉著讀者對細部描寫的關注,那些屬於故事中的情緒會緩緩流入心中,使作者能掌握牽動讀者的情緒。
在《妄愛》的世界裡,「愛」是一種傷害人、破壞世界安寧的絕症,所有人在18歲時都會做根除愛的手術,以保護個人的心靈安全及維持社會的秩序。女主角麗娜一直期待著18歲的到來,好讓她能永久免除妄愛症的迫害。然而,在倒數計時的時日裡,她遇上了男主角艾力克斯......
這樣一個與我們絕然不同的世界,我們要怎麼體會女主角麗娜的心情、怎麼知道這個社會的運作潛規則?
《不可說之書》將「基本健康法則」、「社會的角色與目的」「禱告與學習」......等
各式生活規則、理性與信念均編撰在內。
《理查博士的歷史入門兒童版》介紹心因性妄愛症對人類的傷害及被滅絕的經過。
《危險字詞與概念全集》收集了如「不自由、毋寧死」等出處不明的古諺語。
在每一章的開始都有一小段與該章節內容相關的引言,可能出自《不可說之書》、《美國簡史》、童謠或是印在美國貨幣上的一行文字,就是這些屬於設定集裡的細節,讓故事中的角色不用冗長的自述、也不需要第三者絮叨煩人的旁白,我們能隨著故事進展逐漸瞭解這個社會,並深刻體認生存在這個世界會有什麼樣的想法與觀念,進而知道麗娜的心情以及為什麼她需要「忘愛」。
然而,忘愛真的是正確的方法嗎?
把「愛」當成一種絕症,根絕這種名為「心因性妄愛症」的人就能得到幸福嗎?
在這個故事裡,我不只看到了「愛」這件事情。
最可怕的傷害並不在肉體,而是在心靈。
因此當愛遇上不愛或是失去所愛,那種痛會讓人恨不得挖掉愛過的心、忘記愛過的情,以求得心靈的安寧舒適。這樣的痛大到人願意放棄所有情感,逃避感情帶來的正面價值與歡樂,只要能不受其傷痛影響。
只是,愛並不單純,它是一種複雜而強大的情感。當所有情感都被根除了,心裡僅存理性與規範,要怎麼體會規範後面的人性,又如何能擁有因為互助、憐憫、期待、接受......這些情緒而產生的充足感?
故事裡的愛,並不只是男女之間的愛情,還書寫了親情與友情,這些我們講到愛這個字時不會直覺想到的情感,在被剝奪愛的能力時將一併失去。
因為做不到使我們會愛的人永不離開或死亡,因而切斷感受的能力,這是一種多麼可悲的保護方式。
或許,人真的應該有選擇權去決定自己要不要擁有愛的能力,但絕對不是強制性的由政府全面施行,這已經超出國家保護人民的範圍了。
在《妄愛》中,我們見到了這樣的一個政府。
已經無法追溯暸解為什麼剝奪愛的能力會是一種社會多數人認可的正確途徑,但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認可給予了政府極大的權力,也徹底使人民喪失選擇權及提出異議的權利。
看到這部份的敘述時,我不禁會想,我們現今的社會制度有多少是合理的呢?是否也有我們習以為常的規範其實正傷害或限制著某些人的思想與自由?以我最熟習的圖書館規範為例,以往的圖書館要求安靜肅穆,而且絕對禁止飲食帶來的喧鬧與垃圾,而現在的圖書館會設立兒童歡笑的專區,也會有咖啡或者小茶點給予閱讀的人休憩之地,希望這些自由與愉悅會讓更多人養成看書的習慣。
被這些規範侷限的人們,或許以一種內外雙重人格的方式生活著,表面上的自己全然遵守社會的秩序,說出的言語亦然。而在內心深處卻有著強烈的質疑與不願意,在時機正好的時候一次爆發。
又或許有另一種自認無能為力的心態,如心理學的防衛機轉。告訴自己我就是這樣成長的,因為國家告訴我們這樣的束縛是一種保護,這種嚴格的禁止是安全的必要,所以我不可能去改變這個,所以我無須自責社會如此畸形。
保護與限制在國家而言僅僅一線之隔,如何才能妥穩的處理而不使人民陷入這般心靈空乏的困境?這是我在這本有趣小說之後想到的事。
故事裡,習於忘愛的女孩與她的騎士相遇了。
這是一個妄愛世界中,茱麗葉與羅密歐的故事。
超乎我想像的精彩,並將許多想法與觀念悄悄注入,很值得一看呢。
而真要我說,「痊癒」有什麼好處嗎?我能想到的唯一一點,就是不會有更年期躁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