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的書之所以好看,很多時候在於他隱約而縝密的鋪陳。與上週分享的《聖女的救贖》相同,《沉睡的森林》所有的線索也是從一開始就擺在讀者眼前,即便我們尚未知覺。
同樣是加賀恭一郎的故事,我卻很難將本書裡的恭一郎與《新參者》的恭一郎想成同一人,不是因為性格相異,而是因為我看到更多、更深層的他。不同於《新參者》中
恭一郎那帶著中性意味的新參者定位,在《沉睡的森林》裡,恭一郎仍有著細膩體貼的思考與行為,但更多了他自身的過去、想法與存在,他從客觀角度的探詢者變成主觀面對自我追尋。
![]() |
《沉睡的森林》 作者:東野圭吾
|
說到芭蕾舞會讓人想到什麼呢?舞台、燈光、古典音樂、耀眼的明星與不便宜的票價,這些看似屬於貴族階級的名詞,實際上卻是由很多辛勤努力之人所構成,當我們的目光聚焦在黑天鵝的32圈揮鞭轉時,怎能忘記天鵝湖畔的天鵝們、皇家舞會的各國公主與使節,他們在這嚴苛的世界佔有一席之地,並為此從未倦怠的練習著,他們如同森林的樹木般被人無視,卻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當芭蕾舞這個封閉的世界一再出現凶殺案,究竟誰才是兇手?
殺意如同沉睡在森林中的獸,被驚醒後擇人而噬,隱藏在眾多努力者間的牠是因為什麼而醒?
努力不一定代表最後的成功,但絕對是通往成功的必備條件。
只是當你的努力被導引到錯誤的方向,或是從未被看見時,蟄伏在心中的傷自是難平。從這個角度觀之,這個故事有點悲傷。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這是一個細緻的愛情故事,淺淺淡淡的、暖暖的從心動開始,逐漸靠近、觀察、了解並敞開懷抱接住對方,不管從怎樣的過去走來,我們都當能步向另一個明天。
在這裡,我看見恭一郎的過去與他的內心,由阿布寬植入在我心深處的恭一郎形象開始崩塌進而重建。以日劇[新參者]來說,大叔的表現堪稱完美,甚至比《新參者》小說所敘寫的恭一郎更多了些個人色彩與性格。然而那樣的形象卻侷限了東野筆下的恭一郎自身呈現,讓我在看《沉睡的森林》屢屢受挫,直到將大叔的面容抹去才能順利閱讀。
對我來說,同為加賀恭一郎,《沉睡的森林》裡的不是大叔,而是另一個溫柔細心的刑警大人。
什麼是愛呢?
這是最美好又最傷人的情感,不管對人、對事或是對物。
《沉睡的森林》告訴我們芭蕾舞者的全心投入,這樣珍視與絕不放棄的愛究竟帶給他們什麼樣的世界與未來?如同恭一郎在書中說的「能將熱情投注在某件事物上是很了不起的,讓人羨慕。」而這樣的愛所造就的世界與執著又些許讓人心驚,我欣賞而驚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