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摺紙嗎?
有些作品需要利用紙張正反兩面不同的花紋來突顯其特性,這樣的紙張在摺疊反覆時總讓人隨著角度的變化,不斷地揣想哪面才會出現在最後的成果之上呢?
看到如同折紙鶴般的尖嘴,此時出現的是最後的正面嗎?
隨著手指翻動,原本藏在裡面的花紋展現,這會是之後突出的一小角嗎?
《女王心機》就是這樣的一本小說,在青少年的嬌蠻之中、藏著引人發顫的殺機?誰才是真正的凶手,正義藏在何方?我們隨著作者靈巧的雙手,每每以為看到了真相卻又再度陷入一片迷惘。
《女王心機》 作者:莎拉.謝柏 博客來購書連結 |
【作品簡介】
我的人生是每個人都想要的,然後有人真的下手了。
我叫莎丹.梅瑟。
我被殺害了。
死亡最糟糕的部分,就是什麼也留不住,再也沒有祕密、沒有親吻、沒有八卦……
對一個少女來說,光是失去這些,就等於又殺害了她一次。
但我要做一件沒人嘗試過的事──我要來場精彩的安可表演,
這要感謝艾瑪,我失散已久、素未謀面的雙胞胎妹妹。
如今艾瑪急於知道我發生了什麼事,而查清真相的唯一辦法,就是假扮成我──
她偷偷進入我以前的生活,以便把所有的線索拼湊起來。
但是當我最好的朋友講了外人聽不懂的笑話,她能夠意會過來嗎?
她能夠說服我的男朋友,她就是他深愛的女孩嗎?
她擁抱我的爸媽道晚安時,能夠假裝自己是個快樂無憂的女兒嗎?
如果她知道殺害我的凶手正仔細觀察她的一舉一動,
她還能繼續偽裝成我嗎?
什麼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人生呢?
在莎丹的故事裡,色彩鮮艷的高中生活、學校的領頭者、不受控制的青春張狂、無須節制的花錢享受……等,如同公主般的狀態是她得意的驕傲與處於死亡狀態的不解。
相較之下,她從未知悉、失散已久的雙胞胎妹妹艾瑪如同一個渴求美好的乞丐。艾瑪不僅沒有平凡的人生,甚至長期在寄養家庭中流轉。她的環境讓她堅強並學會人性美好的一面,也讓她在跌落莎丹的故事裡時,能不受繁華迷惑的保持本心。
莎丹與艾瑪的對比讓我想到《乞丐王子》這個童話故事。
或許人對自己的人生總有不滿、總有所求,身分基礎的改變會是最快達到生活條件無限上綱的方法,因而有了這樣的故事。然而在我們年紀越長,越知道權力與責任的緊緊相伴後,我們不再直接羨慕渴求那些超出我們生活太多的事物與狀態。
所以成人版的《乞丐王子》,會如同艾瑪一樣,陷入一個她無法掌控的泥沼卻無能脫身。
從這個議題角度來看,感覺《女王心機》會是一本沉重的小說?
當然不是,能被迪士尼改編成同名電影影集的小說,就算富有教育意義也會十分有趣的。
作者莎拉.謝柏不愧是《紐約時報》暢銷書第一名的作者,這本小說讓我有點哀怨實在太短。因為第一集沒有結局,所以無法得知是否虎頭蛇尾,但就算不論故事的情節,單就文字的使用與故事的推展節奏來說,《女王心機》掌握得很不錯。
艾瑪的遭遇不會步步進逼讓人難以喘息,但又隨時吊著人的胃口,希望能看到更多。已經身為鬼魂的莎丹說自己受限於艾瑪的視角,只能看到她看到的、聽到她聽到的,對於過去的記憶卻又模糊不清的僅有零散片段,所以只能跟著艾瑪一同解謎,懷疑自己身邊所有的人,包括自己。
身為讀者的我們何嘗不是?因此,我們隨著艾瑪一同解謎,一同進入另一個非我族群的世界。
莎丹身後這個嬌蠻、屬於青少年的世界,讓我想到以比佛利山莊為背景的一長串電影與影集,那群嬌嫩鮮美、啦啦隊隊長等級、帶著《流星花園》F4囂張級別的高中孩子,是如此的亮麗搶眼,但又如此的讓人生厭。為什麼總是這年齡的孩子,會做出這種看似天真的殘忍?他們的肆意竟是如此的張揚美麗又可怕,這樣的殘忍實現在故事的英文書名之上。
《The lying game》是這本書的英文書名,同時也是故事中的一個遊戲。因此我喜歡英文的書名勝過中文書名,這個遊戲在第一集串起了推動劇情的事件,生動了每個參與的角色,包括被迫成為主導人的艾瑪。
但同時我也覺得中文書名取得好,莎丹的女王屬性,還有究竟她在這個遊戲中作了什麼事情,都影響了艾瑪面對的一切。每件事情都有一體的兩面,每個事件都不能只看單向,在《女王心機》裡更是如此。
英文書名同時讓我想到日劇的[詐欺遊戲](LIAR GAME),同樣藉著謊言詐欺形成的遊戲,一個是使用足以逼死人的金錢推動人們成為Liar,一個是意外(?)出現死者的青少年惡作劇,人性的灰暗面在遊戲中展露無遺。
同樣的,總要有一個遊戲的變因來推動整個故事,[詐欺遊戲]中正直得過分的神崎直,《女王心機》裡對自己約束並相信人性的艾瑪。這兩位在謊言欺騙中格格不入的女孩,能用她們理想主義的良善,在人性的灰色地帶中找到屬於所有人的美好嗎?
我期待著作者下一集的佈局,想知道那個隱藏在背後的人是誰?是單數還是複數?用心險惡或是無意的傷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