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辦法將這本小說具象化。
不,不是他的描述不夠明確,而是他擁有更大的力量與想望,讓你無法準確的將他具象化。
瞧瞧這段敘述,關於時間老人多爾墜落的畫面:
他忽而頭下腳上,忽而頭上腳下,沒多久就墜入一團充滿強光和顏色的濃煙密
霧裡。他看到人體和臉孔在眼前忽焉而過......現在的他週遭是更強的光、更刺
目的顏色,風像草耙的利刃劃破他的皮肉,他相信光是那種高速就足以將他撕
成碎片。他穿過刺骨的冰寒,火燒般酷熱,穿過狂風暴雨、翻飛大雪,接著...
...直到整個人戛然而止。
如今的電影特效已能做出所有你看到的描述,但做不出那種絕對的力量--專屬於時間的力量。
米奇‧艾爾邦的文字將這份力量在謙遜中敘寫了出來。
《時光守護者》米奇‧艾爾邦/大塊文化
大概沒有人不知道《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這本書,它不僅以42種語言在全球發售,也成為各校園或勵志團體主推的好書,台灣果陀劇場更改編了這個故事推上舞台。
這本書的作者-米奇‧艾爾邦之後陸續寫出《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再給我一天》與《一點小信仰》等書,今天來分享他最新推出的《時光守護者》這本書。
多爾是故事的主角,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測量時間的工具,也因此受到懲罰成為時間老人,獨自一人面對所有人對時間的渴望。直到命運的那天來到,他帶著對懲罰意義的不理解,踏上他的旅程去解救自己以及影響未來的兩個人。
懲罰的意義何在?又為什麼需要這樣的懲罰?或者說,這其實是一個獎勵與解釋,給世界上最好奇的一個人,一個關於造物主意願的啟示。
時間老人(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艾爾邦將整本小說架構在時間老人(father time)這個西方傳說人物之上,這位人物對我們來說有點陌生,我們只能藉著他手中的鐮刀和沙漏,隱約揣測他象徵的寓意。
而在這個故事裡,艾爾邦敘說了時間老人從何而來?掌管些什麼?他的任務為何?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清楚神將他賜予我們的意涵,那些關於珍視自身所有的重要。
這個建立在我們慣習世界上的故事,讓我們很容易就能接受與進入,他帶了點奇幻的想像空間,不似地海、龍槍......等奇幻想像故事有極大的世界觀需要我們去記憶與理解。
因此,艾爾邦用他散文般輕暖的筆法,在平凡簡單的文字中精準的書寫出我們的感覺,而在這樣不誇張華麗的謙遜敘寫中,艾爾邦卻能勾出人心底最深的崇敬,那種特別而獨具的力量讓我驚嘆。
只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只是一些精準而確切的平凡描述,卻能讓我在每一次的翻頁間感受到那種關於絕對的力量,不可逆亦不可改換的。
這個關於時間的故事,些許的讓我想到查爾斯·狄更斯的《小氣財神》,吝嗇刻薄的守財奴史古基在過去、現在及未來三位精靈的協助恐嚇!下,改變了自己的想法與未來。艾爾邦筆下的多爾,性格大不同於狄更斯的史谷基,卻同樣的能讓人感受到人該自省其身,並回頭看清楚自己真正擁有與必需的是什麼。
不同的個性造就他們不同的旅程,相同的是在面臨改變之後,對現在的珍視以及努力。
這個美好的故事要說有什麼讓我覺得可惜的,就是尾聲的片段了。
對照著前面的強烈觸動人心,結尾似乎有點偏弱,那種改變一切萬事皆美的好結局,固然能讓人微笑面對,但總有少了些什麼的感覺。
不過瑕不掩瑜,也是前面的表現太佳,才會讓這個寫得不錯的結尾相對成為較弱的一環不是?
大塊文化出版的《時光守護者》,讓我們一起閱讀後,守護自己的時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