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先來個結論再續寫那些我在中場休息與結束後留下的隨手紀錄。

  一開始是聽Morgan說林奕華的[水滸]非常好看,接著我在公視看到全版驚為天人。

  那年聽到[西遊]推出,很開心的買了票自己去看,即便長度被加長了許多、看得我眼皮酸痛仍不捨得眨眼的看到最後。

  因此,去年一發現[三國]即將上演,我馬上約了浪子一起去看,甚至在正式售票前找了兩廳院代買的網站搶先買票,就是希望有個開心的賞戲與約會時光。

  然後......我失落。

 

  基於對[水滸]與[西遊]的喜愛,即便[三國]的預告影片就不太喜歡,我仍然很熱烈的買了票。但整體看起來很不協調,以往在文字上震撼我的表現也幾乎失蹤,別說浪子看得直想睡,我也深深以為不值得這個票價......

  甚至,浪子很婉轉的告訴我,下次我買自己的戲票就好,他在附近的咖啡廳等我。

  這是要我怎麼辦?!明明是可以一起投入的美好約會時光,卻因為首選約會舞台劇的不怎樣造成分離?!我...我...我實在更失落了阿~~~~040

 

 

  中場休息時,我的第一個感想就是不該先看節目單的。

  整齣舞台劇是在一個歷史教室的課堂中進行,我很好奇要是我沒看節目單,我得花多久才能看得出來這是一個歷史課的課堂。

  初初開始的入場很有趣,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因此在進教室的時候就會有不同的動作,與不同的學生接觸。

 

  林奕華的三國與現代文化結合,並加入了女性的思考元素,這是比較特別的一點,在演出上雖能吸引人的眼光,但觀賞的樂趣並不那麼高。

  如腐女孩兒強調著陳宮愛曹操,女版關公訴說著刮骨不如刮腋毛,同一句話用多國語言陳述還外帶幾聲啾咪,她們說著不用認真讀書背誦,手機滑一下就什麼都查到的現代文化,她們說著不先約時間純然三顧茅廬的不必要與浪費。

  這些,都是挺有趣的想法與改編。

  但整體來說,同樣是加入現代化的元素,我還是比較喜歡西遊記或水滸傳的呈現。在中場休息的當下,我很認真的想是因為我比較不熟三國的故事嗎?還是林奕華這次的編導真的比較難觸動我的心?

  但要真的說不熟,舞台上選出的故事多數是我聽過的,三國故事發展的脈絡我也不是不清楚,怎麼會對這齣戲這麼生疏。

  就文字上的摘錄,我在這邊喜歡的也少很多。

  雖是如此,我還是想看紅樓夢,我好想知道紅樓會怎麼被詮釋。

 

  浪子很久前對我說過,人與人之間的對談、交際是在拋球,有來有回才能繼續。

  在某些片段,她們以球作為一種發言權的表示,球在人手中交替,人的話語隨之傾瀉。

  這樣的呈現方式頗有中國傳統一桌二椅的味道。

  一張長桌時而做小舞台、時而為桌子,亦有分隔之作用。球的用途更多,酒杯、麥克風、聽診器......直到最後的最後,才有一高腳酒杯出現,這又是另一種寓意。

 

 

  長長的上半場結束,我們來到下半場。

  一開始,我略略找到了以前那種屬於文字言詞交鋒的樂趣,又或者是以上半場那長段時間鋪陳的梗終於進到我的心中,只可惜最終的幾段我仍然覺得不夠,總是少了些什麼的讓我渴望更多而不可得。

 

  在戲劇的編排、語言的詮釋上,三國讓我很失落。

  我喜歡那些屬於古老文化精粹過的戲曲詞彙和三國原文,但在現代舞台上照唸再打字幕,我不如去看戲曲擁有更多想像空間。

  雖說如此,演員的功力仍讓我驚嘆。

  很多橋段是兩個人對演,但只有一人發聲,瞧她們忽甲忽乙的對話著,語音、調子完全不同,甚至鎮定、慌亂,仇恨、調侃,種種相反的情緒激盪著。

  這群女子讓我看到了另一種豐沛的動力與美,但我仍不知她們是否真能好好詮釋我喜歡的劇型,因為我不喜歡這次的三國。究竟是劇本讓我生惑還是她們無法表現得如王耀慶、張孝全那般誘人心動暫不可知。

  

  整體來說,這次的演員很強,音樂我喜歡,燈光也配得不錯,但這讓我更加疑惑,怎麼所有的重點都在我接受的範疇內,我卻真不喜歡這齣戲。

  或許,我真真是一文字控。

 

  而我,喜歡裡面那首出現得有些突兀的歌。

最後 劇場版 MV "三國 What is Success? 巾幗無雙版" 主題曲

   作曲/編曲:陳建騏
   作詞:林奕華
   演唱:朱家儀 賴盈螢 路嘉欣 楊芷瓔
   攝影:林伯勛 譚國明
   剪接:譚國明

    誰會笑到最後 誰被記住最久
    誰不怕一個人走 誰就來到天盡頭

    誰會唱到最後 誰願面對分手
    誰在誰心裏逗留 誰就是誰的宇宙

    逗留 最久 誰的宇宙

    最後 分手
    一個人走
    天盡頭 最後

    最後的最後 盡頭的盡頭
    一個人笑 一個人走

 

arrow
arrow

    辣❤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