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使者,是讓死者與生者見面的窗口。」

  如果能找到使者,就可以和最想念的死者見面。弟弟過世後,我們一直很想念他,如果可以找到使者,我們當中就有一人可以看見他......

  可以問問他現在如何,可以訴說想念,可以傳達很多很多我們來不及說出的愛。

  但,《使者》不是這樣的一本書。

  它訴說了更多,關於生者與死者

 

  《使者》 辻村深月/皇冠

  剛開始看這本書,我總覺得有點卡卡的,正如書中第一個角色那般完全的不自在,20幾頁後我瞭解了這個角色,也進入了這本書而無法放手。

  這不是一篇純然奇幻的故事,它是一雙溫暖的手。妥適而熨貼的、一遍遍地擰乾溼熱的毛巾,輕輕擦拂我們的心靈,讓那些關於思念與死亡的痛楚隨之而逝。

 

  我總認為喪禮是為了生者而舉辦。繁瑣細碎的儀式、一次又一次的折騰生者的體能與耐力,長長的詠讚或誦經再再安撫生者的心,為了喪禮齊聚一堂的親友沖淡了失去的寂寥,也多少安慰了難捨的悲傷。

  但這不是絕對,在熱鬧而無可避免的喪禮之後,我們總是得自己去面對這份失去,然後在人生的路上走下去。

 

  使者,是為了那些停滯不前無法繼續前行的生者而存在

  透過使者,生者有機會面見死者,去知道自己尚未面對的失去及遺憾,當然也可能因此必須承受更大的遺憾與痛楚。但不管如何,這是讓自己不再逃避,進而走下去的必須。

  作者用幾個不同的事件,同時也是幾個不同的角度來書寫這個故事,在每個角色的身上都可以看到某些遺憾與倔強,還有放不下的過去影響著現在。

  完形心理學中提到當個體的形景無法流暢轉換,會造成未竟事務,使得個體無法活在當下,直到個體妥善面對並處理後才能解除過去的束縛。這就如同故事中生者與死者的關係,死者是生者的未竟事務、是生者的罣礙,使者扮演牽線的角色讓生者能去面對並處理這些痛楚。

  雖是如此深廣的層面與寓意,在故事中卻完全不顯於形,而是藉著角色間的互動、生者與死者的相處漸漸帶出這些觀念及想法。那些阻礙生者繼續走向前的痛,在作者一次次耐心的述說中被撫平,我的心也隨著閱讀而感懷。

  不管在情節的設定或是故事的流向來說,《使者》這本書都讓我享受到了非常舒適的閱讀經驗,同時也讓我的心彷彿又經歷了一次洗滌,清靜而美好。

 

  如果,我們家能找到使者,誰要成為那個唯一可以與弟弟見面的人呢?

  我想,誰都不該。

  因為我們雖然非常非常想念他,但我們並沒有停下人生的腳步,而是帶著這份永不褪色的思念前行,直到能真正與他會面的那天。

  直到那天,我們將會歡聚絮叨著分離後的種種,或僅僅是同歸於自然之塵土。

 

 

  《使者》這本書非常好看,上方是我全書的感想,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觸動我心情與想法的地方,略整理如下。(搞得好像在寫論文了~

  PS.下面的整理就多少會用到故事中的句子,也可能會破梗唷~
    所以很在乎梗的朋友請看完故事再往下拉!!(甜笑)

 


這是超好用iPad筆記軟體【GoodNotes】畫的,超詳細介紹文請點(之一)(之二)

 

在你的想像中,身為死者與生者窗口的使者會是什麼樣子呢?

  在我的想像中,如同都市傳說的使者似乎該有些神祕、令人難以理解,帶點昂貴的距離感,言語間必然含糊曖昧不清,如同心理學包南效應的涵括性。畢竟,這彷彿是講給成人聽的童話故事。

  然而,故事中的使者太具生活感,不會遙不可及,反而給人一種便宜的不真實感(笑)。這樣的使者正是作者特意安排的一種成長,與告知我們必須學會的面對。遙不可及的是我們抗拒的心,而不是使者帶來的死者。

 

使者之規則

  「我是使者,是讓死者與生者見面的窗口。」

  使者只接受活人的委託,向無法見面的死者交涉是否願意與生者見面,每位生者及死者都只有一次機會與另一方的人見面。

  因此,死者有其他更想見的人的時候,就可能拒絕生者的要求。然而死者是沒有委託權的,他們只能等候生者的請求。如果死者想見的人一直沒有提出委託,錯過這次即可能再也無人委託與自己見面。

嚴苛規則的必要

  女人說:「雖然規矩很嚴苛,但這或許是個不錯的條件。
       陽間與陰間的出入口。如果能讓陰陽兩地相連,一定會有許多人蜂擁而
       至。而這麼一來,死亡就不具任何意義,感覺就連活著的意義也會因此
       變得淡薄、模糊。」

  什麼是死亡的意義呢?
  從反面辯證,長生不老的痛苦或許就是死亡的意義。
  當只有自己長生不死時,親友如指尖沙的流逝,那種不斷磨損心靈的損耗是無法逃避的痛苦。而當所有人都長生時,要如何在日復一日之間尋求改變?又因時光無限,再無光陰似箭的努力拼搏空間。

  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是鮮亮的色彩、強烈的情感,以及生命中所能犯的錯誤、所能成就的美好。
  記得在巡者系列看到過,死亡後的幽界有微弱的光、有親人、有樹木、有建物、有......,但沒有那種生氣蓬勃的力量與色彩,彷彿隔著一層毛玻璃般的隔離與冷清。在黑暗元素三部曲的冥界,亦是虛無空幻得讓人無法忍受繼續生存其中,那已經不能算是活著,而是一種無止盡的凌遲。
  地海巫師系列的確是奇幻文學的始祖,巫師為了追求不死創造出的冥界真是一種無盡的永恆,但跨過那條生死的界限後得到的永恆,卻是一種無色彩的失衡。在地海系列設定的追求不死即自然的全面失衡概念,在巡者系列與黑暗元素三部曲皆有提到,是女人這段話的最佳註解(這註解高達13本書也太多!)。

 

你想見誰?為什麼?而他又想見誰?

  我想見誰呢?弟弟。

  爸媽想見誰呢?應該是弟弟吧?又或許媽咪也很想念外公

  然而,弟弟會最想見到誰?這沒辦法從現實社會狀態或理論去推斷,沒有絕對的公式如:母親愛孩子大於父親,父母愛孩子大於兄弟姊妹間的感情,這是一種純然的感情狀態。

  而,我們是為了什麼與弟弟見面?

  故事中的每個人能找到使者,都是因為有必需的見面目的,都是因為他們的人生即將或已經停滯,而我們沒有。現在的思念在相見的一晚,呈現的或許是情感上的絮叨,也或許是完全的靜默含淚相對。然而只是一晚的時光,再怎麼長都覺得太短,不管如何過這一夜,都會覺得遺憾與不足。

 

我們見到的死者究竟是?

  死者真能被召喚到人世間嗎?

  我們見到的究竟是死者的靈魂,還是他遺留在世界上的記憶、想法,亦或是我們對死者的記憶?

  那些死者殘留在我們身上的印記,他的聲音、他的氣味,那些我們無法清楚言說的形容,正是最難記住不放的感官記憶,但最能永遠記得的也是這些無法重現的感官記憶,它直抵人的內心最深處,直接觸動腦與心的連結。

  當翻到衣櫥內死者曾穿過的衣物,上面的氣味會讓人鼻酸,當聽到影帶中死者的笑,那聲音會使人心顫。

  當周遭的人離去,生者或許會悲傷到沈溺在這些情感中,停止自己的時間無法繼續向前,只能日復一日的緬懷。不管生者見到的是否真是死者的靈魂,抑或只是死者的殘像,這都是對生者的救贖,藉由這會面,讓生者停滯的時間感與現實同步,回到當下。

 

在生與死之外

  『這世界不公平,是理所當然的,大家都很公平的遭遇不公平。』

    所以,世界是公平的。(笑)
    如何在不公平中找尋自己的平衡,或許就是我們的功課。

 

  「與其什麼也沒做,事後後悔,不如做過之後再後悔。」

    我總說:試不試,可能都會後悔;
        可是,如果不試以後會遺憾,那就一定要去試。

 

  在這裡道歉是何等任性妄為的行徑阿。

    有些時候,道歉不是為了對方,而是為了讓自己被諒解,進而解脫自身。
    這樣的道歉,是將負荷加於受害者身上。
    故事中的女孩最後選擇不道歉是因為不想加重死者被背叛的痛。
    然而對死者來說,女孩的未說出是一種粉飾太平,所以她以真相報復。
    又或者她希望以真相免除女孩的痛苦。

 

arrow
arrow

    辣❤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